山歌不辍,薪火相传|“非”在行动•“遗”贵传承服务队深入武鸣当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文/郑富鑫 图/兰安懿 初审/李苑梦 终审/王娟 来源:“非”在行动•“遗”贵传承服务队 发布时间:2023年08月01日 点击数: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23年7月12日至14日,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团委“非”在行动-“遗”贵传承社会实践团,11名实践队员在老师的带领前往武鸣区开展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非遗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2023年7月12日至14日,ok138cn太阳集团古天乐团委“非”在行动-“遗”贵传承社会实践团,11名实践队员在老师的带领前往武鸣区开展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非遗文化的特色和魅力。

7月12日,志愿者们来到武鸣区海滨路老年活动中心,与武鸣山歌协会深入交谈,了解学习壮族山歌起源、特色、传承等相关知识。歌王们展示了壮族山歌独特的文化魅力,让成员们感受到了壮族山歌与众不同的文化感染力。

(学习壮族山歌过程)

7月13日上午志愿者们深入当地了解学习壮锦文化,第五代壮锦传承人陆兰春奶奶为我们讲解了壮族服饰、绣球、背带、饰品、挂件、绣包、绣画等民族工艺品;并且带领团队体验了有趣的壮锦刺绣。


 

(陆兰春奶奶介绍壮锦工艺品)

下午志愿者们来到武鸣区仙湖镇广西壮族山歌非遗传承人-潘宝山、潘少香夫妇家中拜访。从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了更多的山歌文化,潘宝山爷爷表示,很希望山歌文化得到传承,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和学生们学习并传承山歌文化。

7月14日上午志愿者们来到武鸣区非遗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壮族农耕、建筑、织锦、歌圩等劳动场景,体验跳竹竿舞,抛绣球甩陀螺,击鼓等壮乡习俗。在古壮字墙前探寻越人传统文字的淳朴自然,在壮家老师的讲解下了解壮家语言的玄妙,其发音活泼多变。

(参观了解壮族传统文化和习俗)

志愿者们了解到了五色糯米饭寓意着“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在老师的教学下参与制作五彩糯米饭与艾叶粑粑,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切体验壮族的民俗风情,充分感受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午,志愿者们拜访了武鸣壮族山歌传承人——韦秋岑老师。据了解韦秋岑老师每周二都会受到城厢镇第四小学的邀请到校开展山歌教学活动,为推动艺术文化教育规范化、常态化,让山歌在校园里生根发芽;让壮族文化浸润学生们的心灵使非遗文化能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传承和延续。

在采访中,同学们提问到怎么传承好壮族山歌,韦老师回答道让山歌文化进校园,开展研学活动,教学山歌文化。在交谈中韦老师也提到目前山歌面临的问题,比如会壮文人较少,年轻人接触少,百姓不认官方壮文,进校教学学生不会壮话,难于开展教学。对于如何来提高大众对山歌文化的认识,韦老师投年轻群体喜好,在抖音宣传壮族山歌文化。在同学们的请求下,韦老师以通俗易懂的汉语山歌来教学,“天下最美是广西,人爱山歌鸟爱啼。三姐撒下山歌种,八桂处处是歌区”在韦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合唱汉语山歌,我们在歌声中领略到了山歌的魅力,也感受到了歌唱山歌的快乐。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了解了壮族山歌文化,体验了壮乡文化习俗特色与魅力,提高了志愿者们对非遗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更好的宣传非遗文化贡献力量。让我们用满腔的热情去迎接非遗文化传承的美好未来,带着壮族山歌传承人的意愿走向远方,让广西非遗文化落满各地,弘扬传承非遗文化,争做民族文化传承者。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